2024/06/24

2023-08-01 10:04

来源:中国教育报

链接已复制

字体:小大

体教融合,孕育出更多优秀运动人才播报文章  第1张

7月31日,中国艺术体操队在集体5圈操决赛中夺冠。本报记者张学军 摄

■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特别报道·大运观察

7月31日,成都大运会艺术体操赛事圆满落幕。由成都体育学院艺术体操队肖明欣、严之庭、陈玟珊、陈佳琪、赵红玉、李雪瑞组成的中国队继昨日斩获集体全能冠军后,再夺集体5圈冠军和集体3带2球亚军。

令成都体育学院院长潘小非骄傲的是,这批队员不仅竞技水平高,学业上也很优秀,其中年龄最大的李雪瑞正在学校攻读研究生。“这充分展现了学校坚定不移推进体教融合的成绩。”潘小非说。

放眼全国,近年来,随着国内体教融合持续向深入推进,一些项目领域已经结出硕果,高校逐渐成为我国选拔优秀运动员的摇篮。

以篮球为例,从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选入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(CBA)的球员越来越多。成都大运会开幕前,CBA选秀大会在成都举行,广东工业大学学生球员、在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“大杀四方”的陈国豪被选为“状元”。

另一组数据显示,本届大运会来自国内百余所高校的411名选手中,有83.6%的选手是首次代表国家参加世界综合性运动会,参加过奥运会的运动员仅有30余人,占中国队总人数比例不到10%。

在开赛后的几天里,这样一支“学生军”显示出不俗的实力,在诸多项目上都可以与国外同龄大学生运动员一较高下。业内人士指出,中国越来越多的优秀运动人才从校园孕育而生,已成为体教融合的重要成果之一。

为什么从高校走出来的高水平运动员越来越多?潘小非认为,高校持续深入探索体教融合模式,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下坚实基础。

成都体育学院篮球队与各大职业篮球俱乐部加强合作,找到专业教学与训练的突破口,坚持筑牢基本功、强化体能训练、突出团队精神、深化技战术水平,与俱乐部合力培养综合素质高、竞技水平高、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体育人才。如今,学校已有多名队员征战CBA。

潘小非认为,相对于专业运动队来说,高校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,即可以调动多学科的专业技术人员去支撑高水平竞赛训练,“运动科学涉及学科多、门类广,要注重向科学技术要成绩,高校大有可为”。

尤为令人欣喜的是,高校培养出的高水平运动员,不仅竞技水平越来越高,文化素质也有充足保障。潘小非说:“通过把竞技后备人才纳入国民教育体系,从制度层面上解决了高水平运动员的综合培养问题,这就为大家很关注的运动员退役后的出路问题,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。”

潘小非还注意到,体教融合的传导效应正在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显现。

“一方面是中小学越来越重视体育,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;一方面是有竞赛潜力的好苗子有了完备的选拔和培养机制。”潘小非说,“文化学习有保障,孩子和家长可以放心地投入竞赛体系中,‘两条腿走路’,充分展现运动天赋。”

在潘小非看来,各级各类学校做好体教融合,一定要牢记学生的第一身份是“学生”,“学生要全面发展,学校要为他们制定全面的培养方案,不断推动学生文化素养和竞技体育水平协调发展”。

本报成都7月31日电

放统计代码